English

梁思成图稿失而复得记

1999-06-16 来源:中华读书报 □杨永生 我有话说

1947年春,梁思成先生应邀赴美国耶鲁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讲学,并获普林斯顿大学名誉学位。此外,还与世界著名建筑师一道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。趁此机会,梁先生把自己抗战期间在四川用英文撰写的《图像中国建筑史》书稿,其中包括文稿、照片和精心绘制的图稿,全部带至美国,欲在美国出版,以向全世界宣传祖国灿烂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——中国古代建筑。

未料,1947年6月突然获悉爱妻林徽因教授因病住院需做大手术,不得不立即回国。临行前,他把图稿及照片交给与之合作修改文稿的费慰梅女士(WilmaFairbanks)。费女士是美国研究中国的专家费正清的夫人。梁夫妇与费夫妇在抗战前就已经结下了深厚的友情。30年代,费慰梅居住在北平,她还随同梁、林夫妇一道去山东等地实地调查研究过中国古代建筑。而那部书稿的文字部分,梁先生又随身带回,意在“在回国的长途旅行中把它改定。”图稿留给费慰梅保管。

梁先生回国后,妻子生病,清华营建系刚刚创办,解放战争、抗美援朝、思想改造、规划新首都等等重大事件接踵而至,当然无暇顾及自己那些图稿。直到1957年,因中美不通邮,只好请费慰梅女士寄至英国转寄给梁先生。1957年4月那位住在英国的华人建筑师还回信给费女士说邮件已收妥。直到1978年,时隔22年后,才发现那些图稿梁先生并未收见。怎么回事?怎么办?幸亏费女士心细,翻出来保存20多年的回信,按原址函索,信被退还,告此处无此人。

直到1980年才找到那些遗失多年的图稿和照片。谈起这件事还要感谢她的一位住在伦敦的英国朋友。当这位朋友得知收到图稿的中国建筑师曾经工作过的城市后,即电询该市建筑登记管理处,不费吹灰之力,前后只不过用了一刻钟即查到该人已移居新加坡的工作地点。这归功于英国有一套完整的建筑师登记管理制度。只要在英联邦范围内,登记过的建筑师都不难查到。假如工程出了责任质量事故,只要在英联邦范围内,负有事故责任的建筑师很容易找到并缉拿归案。

经过一番交涉,那位华人建筑师才将束之高阁的图稿邮包完璧归赵。尽管如此,我们也应该感激他从英国带到新加坡并未当废纸给处理掉。也幸亏他给保存下来,若1957寄给梁先生而且“文革”前又不可能出版,在“文革”中无疑会被抄家毁掉。

这部《图像中国建筑史》经费慰梅女士努力,于1984年在美国由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出版英文本,于1991年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中英文双语版,因为只印1060册,至今已难购得。此外,在台湾也出版了另一版本。1947年春,梁思成先生应邀赴美国耶鲁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讲学,并获普林斯顿大学名誉学位。此外,还与世界著名建筑师一道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。趁此机会,梁先生把自己抗战期间在四川用英文撰写的《图像中国建筑史》书稿,其中包括文稿、照片和精心绘制的图稿,全部带至美国,欲在美国出版,以向全世界宣传祖国灿烂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——中国古代建筑。

未料,1947年6月突然获悉爱妻林徽因教授因病住院需做大手术,不得不立即回国。临行前,他把图稿及照片交给与之合作修改文稿的费慰梅女士(WilmaFairbanks)。费女士是美国研究中国的专家费正清的夫人。梁夫妇与费夫妇在抗战前就已经结下了深厚的友情。30年代,费慰梅居住在北平,她还随同梁、林夫妇一道去山东等地实地调查研究过中国古代建筑。而那部书稿的文字部分,梁先生又随身带回,意在“在回国的长途旅行中把它改定。”图稿留给费慰梅保管。

梁先生回国后,妻子生病,清华营建系刚刚创办,解放战争、抗美援朝、思想改造、规划新首都等等重大事件接踵而至,当然无暇顾及自己那些图稿。直到1957年,因中美不通邮,只好请费慰梅女士寄至英国转寄给梁先生。1957年4月那位住在英国的华人建筑师还回信给费女士说邮件已收妥。直到1978年,时隔22年后,才发现那些图稿梁先生并未收见。怎么回事?怎么办?幸亏费女士心细,翻出来保存20多年的回信,按原址函索,信被退还,告此处无此人。

直到1980年才找到那些遗失多年的图稿和照片。谈起这件事还要感谢她的一位住在伦敦的英国朋友。当这位朋友得知收到图稿的中国建筑师曾经工作过的城市后,即电询该市建筑登记管理处,不费吹灰之力,前后只不过用了一刻钟即查到该人已移居新加坡的工作地点。这归功于英国有一套完整的建筑师登记管理制度。只要在英联邦范围内,登记过的建筑师都不难查到。假如工程出了责任质量事故,只要在英联邦范围内,负有事故责任的建筑师很容易找到并缉拿归案。

经过一番交涉,那位华人建筑师才将束之高阁的图稿邮包完璧归赵。尽管如此,我们也应该感激他从英国带到新加坡并未当废纸给处理掉。也幸亏他给保存下来,若1957寄给梁先生而且“文革”前又不可能出版,在“文革”中无疑会被抄家毁掉。

这部《图像中国建筑史》经费慰梅女士努力,于1984年在美国由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出版英文本,于1991年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中英文双语版,因为只印1060册,至今已难购得。此外,在台湾也出版了另一版本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